“全民阅读”来点菜了!怎能只卖“网红”和“快餐”?

2017-04-03 21:20:12 mydomain
  新华社上海4月3日新媒体专电  题:“全民阅读”来点菜了!怎能只卖“网红”和“快餐”?

  新华社“中国网事”记者许晓青 陈爱平

  春光烂漫踏青归,正是读书好时节。清明小长假,既是集中扫墓、出游旺季,也是阅读爱好者难得的“春日狂欢”。今春以来,上海、湖南、江西、山东等地相继推出“全民阅读”活动,在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,越来越多的网友热衷于分享阅读心得、讨论阅读方法。

  “全民阅读”概念已连续第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进入2017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动、持续升温。近日,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。专家认为,我国在逐步将“全民阅读”纳入法制化轨道过程中,阅读“碎片化”“快餐化”现象仍待改观,提升阅读质量,丰富知识养分,有待各界共同努力,倡导更健康的阅读习惯。

  全民阅读“数字化”趋势有增无减

  今年最新一期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6年12月,中国网民规模达7.31亿,手机网民规模达6.95亿,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.33亿,较2015年增加3645万,占网民总体的45.6%,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3.04亿。

  “数字化”是我国现阶段全民阅读最显著的特点和趋势。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,“国家鼓励和支持促进阅读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,促进数字阅读和阅读便利化”,同时还提到互联网站应当发挥“营造全民阅读氛围,增强公民阅读意识”等作用。

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,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7年上升,达64%。2015年,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小时。

  “越来越集中于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阅读习惯,很可能是一把‘双刃剑’。一方面知识传播更加便捷、快速,另一方面,阅读难免‘碎片化’。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多次表达这样的担忧。

  “碎片化”背后是“网红化”“快餐化”

  运营知名网络文学平台的阅文集团此前发布研究报告称,超七成移动端数字阅读用户为26岁以下的年轻人,其中“90后”用户占比为42%。该报告认为,选择此类阅读模式,“年轻人拼的就是速度”。

  一些网友坦言,日常选择“碎片化”阅读也是出于无奈,这与工作过于繁忙、生活节奏过快有关,平常只能在上下班的地铁、公交车上刷刷微博、扫一眼微信公众号,阅读“碎片化”很难避免。

  但也有网友并不排斥这种“碎片化”。网友“满垛十七”留言认为,“我反思自己天天刷微博、刷公众号,然而有一天回头看摘抄本,猛然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好文章,都是我在‘碎片化’阅读里收集来的。”

  值得关注的是,亚马逊中国今年2月末发布的调查显示,热播影视作品往往会引发“跟风”的阅读热潮。比如,热播电视剧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和《鬼吹灯之精绝古城》,就带动了原著纸质图书及电子版图书,销量成几何级数增长。

  毛时安等专家指出,这种跟风式的阅读现象,潮起潮落、变幻迅速,且与“碎片化”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,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多元传播渠道的不同价值观影响,导致阅读内容的“网红化”“快餐化”。

  全民阅读不能“只吃快餐”,也不能“只卖快餐”

  显然,在当今的快节奏阅读中,阅读内容本身也不能全都是“十里桃花”和“鬼吹灯”。

  根据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,全民阅读指的是“公民为获取信息、增长知识、开阔视野、陶冶性情、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的读书行为”。“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”这一说法,对阅读质量的提升,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  微博账号“李天飞大话西游”对时下的“碎片化”阅读进行了反思——“碎片化”阅读就像“盗墓”,“挖个乱七八糟,抓几把金银首饰走了”。“有计划、有条理阅读,就像考古科学挖掘,地层丝毫不乱,有记录有条理,发挥的价值是前者的无数倍。”

  此次公布的条例征求意见稿还对“全民阅读”的责任主体进行了规范,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的责任。

  征求意见稿指出,全民阅读促进工作是指由政府主导、社会力量参与,推动优秀出版物创作出版、完善阅读设施、改善阅读条件、组织开展阅读活动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等工作。

  “倘若受众只能吃到‘文化快餐’,那就得从内容供给上去反思。从文化供给侧的角度看,平台和渠道方不能‘只卖快餐’,而是要将具有更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和精品力作,全方位呈现给读者。”东方卫视大型文化节目《诗书中华》负责人王昕轶说。


来源:新华社